EC值对植物的影响
基质中可溶性盐含量(EC值)过高,可能会形成反渗透压,将根系中的水分置换出来,使根尖变褐或者干枯。基质湿度的波动会使可溶性盐含量过高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植株根系损伤严重,无法吸收水分和营养,导致植株出现萎蔫、黄化、组织坏死或植株矮小等症状。EC值过高也会增大由绵腐病菌引起的根腐病的发生机率。
简单地说就是容易烧苗,可混合无肥料的基质,使EC值降低。
PH是c(H+)的负对数,即PH=-lg(H+)。用PH来表示酸碱度。PH=7为中性,PH>7为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PH<7为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
农作物生长,不仅受环境气候、温度、湿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土壤的不同,才导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差异性,土壤对作物正常生长、高产优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土壤检测四大要素温度、水分、EC值、PH值,在上文中我们通过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讲述了土壤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的测量方法,今天我们再来讲一下土壤EC值与土壤PH值。
土壤酸碱度(土壤PH值)
土壤PH值又称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是土壤形成和熟化培肥过程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来衡量土壤酸碱反应的强弱。土壤酸碱度主要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决定,以pH表示。pH在6.5~7.5之间的为中性上壤;6.5以下为酸性土壤;7.5以上为碱性土壤。土壤酸碱度一般分5级。
土壤酸碱度在土壤中,它参与许多化学反应,对许多土壤性质产生影响。
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以及土壤发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等,都与土壤pH有关。如果pH值没有达到植物所需要的范围,则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营养元素很容易被植物迅速吸收,很可能导致某种营养元素引起的毒害。
各种植物都有其适宜的pH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生长即受阻。根据我国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将土壤的酸碱度分为五级属性在实际应用上较为合适。五级酸碱度分别为:强酸性(pH<5.0)、酸性(pH5.0~6.5)、中性(pH6.5~7.5)、碱性(pH7.5~8.5)、 强碱性(pH>8.5)
在国内,大部份地块土壤多为酸性土和中性土,少数强酸性土,极少碱性土,栽培农作物时,首先要弄清所栽培的作物pH适宜范围,是喜欢酸性土或中性土,还是可以适宜于碱性土,土壤酸碱度不合适其作物生长范围就进行土壤调节。
土壤电导率(土壤EC值)
土壤EC值指的是土壤电导率,土壤EC值是测定土壤水溶盐的指标,而土壤水溶盐是表层土壤中可被植物迅速利用的无机营养物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判定土壤中盐类离子是否限制作物生长的因素。土壤EC值的大小会对作物的生长起到严重的影响,我们要学会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合理调配土壤EC值,EC值一般在0.4~2之间。在同一区域,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EC值越高,盐分就越高。
这个标准是对土壤的一个广谱性评价。这里将土壤分为五类,非盐化、轻盐化、中盐化、重盐化和盐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土壤EC值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