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起源于我国古代农业社会,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最热的时期。
根据天文学的测算,大暑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20°。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大暑是农民最辛苦的时期,因为此时气候炎热潮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完善农业生产。
此外,大暑也是中国传统健身气功太极拳中“圆转按摩肝”、“侧转拍肾”等动作的最佳时间。
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人们通过对节气的认知与庆祝,传承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也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度,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