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雁有关的典故(关于大雁的典故概括50字)

与大雁有关的典故(关于大雁的典故概括50字)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8-05 13:04:31

与大雁有关的典故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诗歌意象

鸿雁传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萌生。自《诗经》始,”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托情意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

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卢纶(739-799,唐代诗人),有关于大雁的诗,《赛下曲》。唐代高适(704-765,唐代诗人),亦有“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名句。录之如下: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别董大二首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当代数学家华罗庚不同意他们,认为古人为了写诗,要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要押韵、要兼顾平仄、往往歪曲事实,(“为赋新诗强说愁”便是明证,)因此华罗庚教授写了如下的诗: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华氏很以这种见解得意。后来才亲眼见到,北方下雪早,大雁确实是在大雪中开始迁徙的。因而有所觉悟。

(2)

关于大雁,还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后世以大雁代指邮差,有传书的功绩。很多邮递员以鸿雁自居,不知这种比喻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邮差比作大雁,很悲壮,实际上邮差只是送个信,没有必要这么悲壮的。

鸿雁传书,源于苏武留胡的历史。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节,访问匈奴,古代的行程,往往几个月到一、两年。人还在路上,军事格局变了。双方打起来,因此苏武成了俘虏。匈奴要他投降,他不肯。实际上官员或将领投降,意味着仍然做官、为将。当时的军事将领李陵,就是投降了的。苏武作为文官,反而不肯投降。

苏武不投降,就成了平民,在匈奴境内靠牧羊为生,史书记载,他娶了当地女子为妻。因为没做官而做老百姓,因此说他历尽艰辛。实际上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艰辛的,何况是在另一个国家做老百姓!期间李陵还来看他,劝他也投降,他反驳了李陵,不肯。但是李陵提出对他提 供 资助,他接受了。李陵为他 提 供 了便于大量繁殖的种羊。比较悲壮的情节是,一般人用鞭子牧羊,而苏武挥舞汉节牧羊。节,是一种象权杖似的手持信物,作为朝廷派遣的证据。类似于现在的介绍信,或者“国书”。

二十年后,两国关系转变,汉朝又有使节来到匈奴。苏武在路上等候汉朝使节,私自见了,表明自己还活着、也表明自己一直没有投降。使者见匈奴国君,问到二十年前来访的使节苏武,匈奴方面说他不投降,因此已经流落民间,也许已经死了。

使节不能明说已经私自见了苏武,又必须向对方说明苏武还活着,以便要求匈奴官方寻找他,只有通过官方找到他才能名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