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今山东曲阜),一生致力于倡导道德伦理、教育改革和社会矛盾的解决。
孔子的祖先原本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因为政治原因逃亡到鲁国。他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位武将,母亲颜征在则是出自名门世家。孔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因此对学问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勤奋好学,涉猎广泛,掌握了当时的主要文化典籍。
孔子在成年后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弟子多达3000人,72贤为其佼佼者。他主张“有教无类”,无论贵贱、男女,只要有心向学,他都愿意传授知识。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他的学说以“五经”为基础,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对这些经典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