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绘本来告诉宝宝咬人是不对的,咬人的宝宝大家都不喜欢。宝宝咬人就像小时吸奶咬母亲乳头一样没有恶意只是牙痒痒。
宝宝爱咬人,不一定是存在恶意,可能只是表达喜欢和爱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所以要引导孩子改变行为。
第一,找出引起孩子咬人行为的强化物或诱因。也就是说,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咬人,尽量杜绝此类情况的出现。
第二,对孩子的咬人行为进行消退。消退的意思是,通过减少某因素,以降低行为的发生概率。
第三,对孩子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引导。
例如:讲绘本、在孩子咬人后要求其观察被咬小朋友的反应,并道歉。
第四,当发现孩子在某种情况下咬人的时候,父母可以在同样情况下,也去咬孩子。
原因很简单,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烈,这种自我中心与道德无关,是指儿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上的一种正常表现。
也就是说,他们不会从他人角度去看问题,以为我想的,就是别人的想法。
咬孩子,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咬人的痛苦,明白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
第五,寻找例外,对孩子的适宜行为进行奖励。当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下,没有出现咬人的行为,父母要及时的给与奖励。
这种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可以是一个拥抱、亲吻、语言上的鼓励、夸奖等多种形式。
总之,要改变孩子的咬人行为,首要任务是找到诱因以及发生咬人的特定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