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坚持原则,在孩子大吵大闹时更要坚持,孩子是想通过自己的胡闹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碰壁了自然就回换方法,建议教孩子与家长沟通,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可以说服家长要及时满足孩子。
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孩子大吵大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家长难堪,也不是故意刁难家长。多数时候,他们是借此满足自己的某个诉求。此外,他们还有可能是因为过度疲劳,导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大吵大闹其实是沟通方式的一种,很大程度上,这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性地大吵大闹,这通常是因为家长在孩子最初大吵大闹的时候,给于了孩子足够正向和积极的反馈。这么说可能比较拗口,简单点说,就是当孩子最初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让孩子尝到了甜头,所以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高效且有结果的沟通方式。
当孩子在潜意识中拥有了这种想法之后,那么孩子自然就会偏向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沟通,毕竟孩子可以迅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对这个现象的一个通俗描绘。
当家长知道孩子为什么习惯性吵闹之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孩子的这种习惯进一步发展。就算一时半会无法让孩子不吵闹,但至少不要让这种吵闹变的更严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改变孩子大吵大闹的习惯呢?下面是我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
不要让步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你不愿意和我好好沟通的话,那么你的诉求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这一条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其实大部分家长都没法做到这一点。
不管是出于对孩子的同情,还是出于避免让自己尴尬,多数家长虽然在孩子刚开始大吵大闹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很快家长们就无法忍受现场的状况,进而要么采取暴力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哭闹,要么达成孩子的诉求。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最终都会对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造成伤害,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
2
相信孩子
对于比较心软的家长,他们不愿意见到孩子难过,担心孩子的哭闹有可能对孩子自身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这部分的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且要明白孩子有情绪问题是很正常的。
如果家长总是想要替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每当孩子刚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打算帮助他们,家长其实在无形中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这只会让孩子更加依赖家长,因此当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除了不会自我调节之外,还会将愤怒发泄到家长身上。因为过分依赖家长的孩子,也没有其他渠道可以发泄愤怒。
3
安慰孩子
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在情绪没有那么激烈的时候,要适时地安慰孩子。这里的安慰孩子并不是说家长要满足孩子的诉求,而是指家长要向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不要紧,等你没那么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好好聊聊。”
通常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提出自己对孩子表达方式的期待。比如“我明白你很想要那个东西,你可以提出需要它的原因,你其实可以通过更友好的方式来达到你的目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在对孩子表示了关心和安慰之后,孩子就会立马明白事理。这时候家长只要在孩子身边给予孩子足够的注意就行了,并不一定非要强行让孩子接受家长的想法。
4
置之不理
有时候,一句话不说也是一种选择,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孩子就行了。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当家长对孩子的哭闹有反应之后,孩子会哭闹的更起劲。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用刻意地要和孩子进行沟通,站在孩子身边,只要留意孩子不作出过激行为就可以了。
不过,这对家长的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因为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闹的时候,家长还能保持淡定地站在一旁,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一般家长对孩子的行为置之不理,过一会儿,孩子的情绪就自然平复了,因为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任何帮助。
5
别翻旧账
当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家长不应该盯着孩子哭闹的行为来责骂或者教育,而是应该和孩子交流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孩子如果想吃雪糕,但家长不买,孩子哭闹。
当孩子不哭闹的时候,家长不应该指责孩子哭闹的行为不对,或者指责行为幼稚,或者指责孩子让家长丢脸。而是应该将问题的关键聚焦在为什么不让孩子吃雪糕,吃雪糕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孩子可以吃雪糕。
有问题了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所在。
有问题了却纠结于孩子的态度,那么下次出现了类似情况,依然会导致情绪的爆发。因为人在非理性的状态下,并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良好的控制,而且纠结孩子的态度,对未来解决类似问题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当然,改变孩子大吵大闹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除了应对孩子行为,对自己的行为也要有所注意,因为有些时候,孩子大吵大闹的原因是被父母的行为激怒了。
不要总是刺激孩子,有些家长会无意中激怒孩子,可能在家长看来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东西,其实对孩子而言是很难堪的。比如,孩子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孩子的预期,家长却偏偏在生活中总提考试成绩的事情,在这种揭伤疤情况下,就是成人有时候都难以忍受,更别说孩子了。
此外,一些沟通方式上的问题,也有可能激怒孩子,比如总是命令孩子,总是试图控制孩子,这些都是可能刺激孩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