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
至元四年
至元四年(约1267年)开始动工,历时二十余年,完成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但是,由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诏令规定,迁入大都。
元代国都大都城,是唐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1214年,蒙古军逼迫金朝将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到开封。次年,成吉思汗恢复中都旧名——燕京。忽必烈称帝后,又将燕京改为中都,并于1267年开始在中都东北部修建新都,称做大都。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00米,南城墙在今北京产市的东西长安街稍南,北城墙即现在的城北土城,东西城墙与明清北京城东西城墙重合。全城11门,其中的和义门、平则门即后来的西直门、阜成门;崇仁门、齐化门即后来的东直门、朝阳门;其他如安贞门、光熙门等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