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习性 水仙是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鳞茎皮褐色,根须白色,叶宽线形,先端圆钝、粉绿色。花葶直立,有花3~8朵,排成伞形花序。又名“雅蒜”、“天葱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水仙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等地。西藏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水仙喜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多雨的地区。喜水,喜肥,要求排水良好、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水仙花喜阳光充足,长时间光照可以有助于花葶伸长。水仙为秋植球根花卉,秋季生长,早春开花,夏季休眠。栽培要点 家庭一般不种植水仙。而只水养。所以它的上盆与其他的植物不同。水仙的水养有“选球”、“上盆水养”、“盆养管理”三个方面:(1)选球 水仙在国内主要有两个产地,产于福建漳州,称为“漳州水仙”。这种水仙球大花多,一球有多枝花茎。产于上海崇明,又称“崇明水仙”,一球只有一至两个花茎,不适宜单球栽培,常用几个球拼在一起水养观赏叶非常美观。一般选择水仙应选择鳞茎大、扁阔矮胖、顶部粗、鳞茎盘基部宽厚突起的一种。这种球茎开花多。水仙的级别叫做“桩”,水仙的球茎在运输的时候要用一种专门的篓子,球越大装的就越少。也就是说:20“桩”的比30“桩”的球茎要大。大的球茎内含的养分足,花头多。正常的水仙鳞茎需在大田中栽培三年,如年限不足,一般无花或极少花头,花序发黄干瘪。 探芽是用手捏鳞茎球判断球内的花头多少的一种方法。鳞茎球抗指力强的是花,抗指力弱的为叶。一般主茎外的侧茎左右以对称为好,球的外部包裹的膜质磷片,薄而完整,褐而发亮,没有斑点,紧贴主茎,中部坚实略有隆起,这些是水仙鳞茎充分成熟,并孕育着饱满花蕾的标志。此外球茎的顶部颈要细而紧。下部茎盘要宽阔,略凹陷而又丰满,四周有较多的原根基,这样的鳞茎,水养后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开花繁茂,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水仙选型是根据培植者的爱好,选择适宜的球茎形态如“壶型”、“笔架型”、“蟹爪型”等。(2)上盆水养 雕刻是水仙人工造型的艺术。根据水仙的叶或花梗被刻伤后生长不平衡的原理,不受伤的生长的好,受伤的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使叶片或花朵产生弯曲、歪斜、扭转姿态。但雕刻过度创伤过重也会使水仙花苞受损,须根折断过多。正确的雕刻具体步骤是:在球茎的前方,划出雕刻的横直线条,横线平划在球茎盘上约1厘米,线条中间高,成弧形,直线由球顶两侧划至与横线两头的交接处;剥除横直线内的鳞片,使花箭露出,花箭之间的鳞片也要雕去;水仙的校形工作应在未雕叶片生长之后进行。 组型是将球的结合处切平、拼合,再用竹签插球固定。组型后的水仙应先浸在清水中,流出粘液,每日洗净。2~3天以后水养。 浸洗可防止鳞茎腐烂及变色,水仙鳞茎内流的汁液营养丰富,容易滋生细菌,故雕刻后的水仙一定要洗净。为保证根系的迅速生长和防止伤口发黄,应该用脱脂棉或纱布盖住鳞茎的伤口及鳞茎盘,将棉花或纱下垂入水中吸水。 雕刻数量较多的,可先用较大的盆、盘水养,待含苞欲放时,再移入精制的“水仙盆”中。 上盆的方式有仰置即伤口的一面向上放置,根部向侧面生长,这种造型成为“蟹爪水仙”;竖直也叫正置即叶向上跟向下的方式放置,也叫“玉壶春色”;倒置即把雕刻的一面向下,此时叶向下,根部向上。鳞茎好像大象的身体,鳞茎的芽向上如同大象的象鼻。这种造型叫做“玉象驮宝”;俯置即反置将完整浑圆未受伤的鳞片一面朝上,如同蟹壳。伤口的一面朝下,曲卷的花梗、叶片生向四面,恰是蟹爪。这种造型叫“横行螃蟹”。俯置水养要防止花梗即鳞茎霉烂,可把鳞茎垫高使其离开水面,只让根部入水。 水仙自雕刻浸养至开花约需25~40天,水养初期必须每天更换清水,注意水高应在伤口之下,并每天喷洒清水1~2次。后半个月每两天换水一次。置于阳光充足之处,当室温高于20℃易造成“哑花”,即花苞枯萎空瘪,株形疏松,叶徒长松散。必须注意。 水仙水养,可用砂石或粗砂压住已有花的水仙球的根部,不使花枝歪倒,同时有利于嫩根吸水透气。为增加美观,用南京的雨花石牙根最好。(3)浇水 一般水仙花加水以淹没球茎的三分之一为宜,勿过浅或过深,否则会造成花苞萎缩,枝叶枯黄。为防止烂根要每隔三天换一次水,用沙的要适当减少换水的次数,但要注意补足喷水的深度。换水时要特别注意轻拿轻放,不要碰伤花的嫩根。在水中加如0.05%~0.1%的化肥,可延长花期。(4)光照光照不足,水仙花会出现枝叶向上徒长,花头瘦弱,姿态欠佳,所以水仙花在开花之前必须放置在向阳处培养。(5)温度 水仙花虽然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在低温下生长缓慢,花期延迟,在春节前要增温,在白天要把水仙花放置在阳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