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茗枞是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肉桂不是茶,肉桂是桂树的干燥树皮,是一味中药,同时也可以作为调料来使用。
肉桂的药性是热性的,而且味道辛辣,所以作为中药来讲,肉桂主要有温补肾阳的作用。
第一,和树种有关。
水仙是小乔木型树种,肉桂则是灌木树种。
乔木和灌木之别,看一眼楼下的绿化带,便一目了然。
风姿招展的行道树负责纵向生长,长得高,寿命长,能提供遮阴。
而灌木通常被修剪得矮矮一丛,只有膝盖一般高,横向发展,枝叶繁茂,可以当作道路栅栏,即使是放手不管,一连数年也不再修剪,也不会长高到哪去。
从植物学上看,灌木的寿命没有乔木长。
回到水仙与肉桂上,站在茶山上,能清楚看到它们俩的不同。

不管是水帘洞的老丛水仙、还是慧苑坑的老丛水仙、远眺鹰嘴岩看到的水仙、还是倒水坑里看到的水仙,但凡是水仙普遍身量更高挑些,树形以细高为主。
但是肉桂就不一样了,从牛栏坑坑口的亭子处,一路往里走,一路上能邂逅到好几家不同的牛栏坑肉桂茶树,并且受每家的茶园管理方式不同,有的修剪,有的任凭茶树保留原本面貌,不去过多干预,高矮参差不齐。但和水仙的树形对比起来,肉桂则普遍更“矮胖”一些。
树种不同,影响了水仙与肉桂的发展前景。按照灌木茶树的身形,肉桂是长不成“丛”的。
况且,茶树品种先天的基因不同,身为灌木的肉桂哪怕拼命生长,也形成不了乔木类茶树独有的木质气息,生成不了老丛水仙的鲜明丛香。
和水仙一比,肉桂从出生开始,就没有修炼成老丛这张入场券!

《3》
第二,和肉桂推广历史有关。
老树/老丛/古树等概念虽然吃香,但在岩茶里,贸然在肉桂树龄身上做文章,要冒不少风险。
认真说起来,肉桂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广泛推广种植。勾勾手指算一算树龄,距今不过40多年。
较真起来,要弄清一片肉桂茶树的具体树龄,不是难事。找几个老茶农作对证,易事一件。
并且,由于年头还不算特别久远,还能找到不少实物凭证。像是胡歌家的肉桂,他就能报出准确树龄,因为当年他爷爷在买肉桂树苗时,有留下凭证。当时的大政策都在推广和鼓励茶农们种肉桂,村里还有盖章呢。

因此,在肉桂的树龄上做文章,风险大。
但水仙不一样。
在武夷岩茶里,当水仙的树龄超过60年时,可以归入为“老丛”,树龄越高的水仙,数量分布越有限,但木质丛香与汤水的醇厚感越发凸显。按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看,老丛水仙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水仙作为乔木,树龄越高,越能拥有独特的卖点(产量少,丛香显,汤感醇)。
同时在树龄概念上,和肉桂相比,水仙拥有“先天优势”。
比如,有茶商标榜自家老丛水仙,树龄超过200年,就很难论证它的真伪。

将时光倒推到当年,谁也没办法预料到老丛水仙能这么值钱,种下茶树时少有留下凭证。所以一般茶农在介绍老丛时,用的口吻大多数是,“确实很老了,爷爷的爷爷那会就种下了。”
但要给出具体的树龄准数,难。
虽然据科班出身的老友提过,可以做碳十四测树龄,但具体的操作比较麻烦。
另外,按今天老丛在市面上的身价,没有人会舍得为了测树龄,贸然砍了数树轮。
掰扯清楚水仙的具体精准树龄,并不容易,所以这其中,难免给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提供浑水摸鱼的空间。
但肉桂这不一样,至少在树龄方面,武夷山肉桂茶树的树龄,水“清”得很!
但凡稍懂岩茶常识的人,就不敢轻易谎报自家肉桂树龄有50年、60年、超百年。
不然,分分钟就会露馅!

《4》
第三,和风味特点有关。
肉桂是灌木,不讲老丛。
但趁着这股“树龄热”的东风,很多人提起到“老树肉桂”这点概念,心态是:嗯,不说老丛,说老树总可以了吧。
如果是80年代初那批早早就种下来的肉桂,距今也有40年了。40年树龄也算挺老了,可以算老树。
乍一听,这样的话术,逻辑当真是无懈可击。
那么转过另一面,从一款茶的风味特点看。
一款树龄比较高的老树肉桂,它会拥有怎样的亮点?

之前在挑《马头岩肉桂组合》时,倒是遇到过一款“老树肉桂”。
翻出品鉴,再回忆它的风味特点。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茶汤里拥有在肉桂里,少见的犀利柔滑于一体的特点。
啜一口茶,明显能感受到茶汤的浆感与包裹感。这点,预示着这泡肉桂的树龄。
平心而论,虽然肉桂是灌木,并不讲究树龄。但树龄老一些的肉桂,毕竟水更醇一些,滑一些,柔一些。
同时,还因为肉桂不讲树龄,它的茶汤风味更有一股犀利与老成“兼美”的特点,香气层次精彩。

喝到这样的肉桂,另有一分新鲜的乐趣!
但水仙则不同,水仙的木质丛香、醇厚浆感等诸多风味体验,都是靠实打实的岁月积累,才能修炼成型。
60年以上树龄的老丛水仙,才拥有明显丛香。
除此外,在一般水仙身上,难觅踪迹。
这点,从风味特点上,也是极好的区分辨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