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茅盾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5-24 09:44:20

茅盾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曾化名方保宗、沈明甫,常用笔名还有佩韦、方壁、玄珠、郎损等。生于浙江桐乡。1913年考人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1年接编《小说月报》,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蚀》三部曲是茅盾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正好反映了他的心态,后来叶圣陶改为“茅盾”。

这部用血与泪的激情写成的三部曲是由三个系列的中篇组成:《幻灭》(1927年)、《动摇》(1928年)、《追求》(1928年)。 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揭示了革命阵营中林林总总的矛盾斗争。

作品意在表现当时青年在革命大潮中必经三个时期: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一年后茅盾东渡扶桑,在日期间他完成了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和长篇小说《虹》的创作。

1930年茅盾归国,这时正是左联刚刚成立不久的时候,茅盾积极地参加左联的活动。此后直到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高峰期。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展示了茅盾作为一位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强大的创作生命力,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子夜》原名《夕阳》,1931年10月开始动笔,次年底完稿。《子夜》结构恢宏严谨。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中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只有三个月,而人物众多,但作者采用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的手法,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把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推上前台,组成了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

这场聚会就成了整个小说的结构上的纲,这是外国小说尤其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给作者的启示。同时,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作家,他在《子夜》中有意识地学习托尔斯泰,运用所谓的“心灵辩证法”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

吴荪甫召见屠维岳时内心的复杂活动、吴少奶林佩瑶的内心失落和四小姐的心灵变化,都是作者采用这种手法的成功尝试。 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子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老舍的《胳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同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成就的一个高峰。

194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筹备第一?欠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建国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