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重要人员的官方护照叫“牒文”。
护照在中国已存在千年了,只是在不同时期,叫的名字不同。像夏、商时代的护照叫“圭璋”和“牙璋”,春秋战国时期的护照被称为“符节”和“封传”;唐、宋、明、清时期,护照称为“牒文”,护照由最初的石铜变竹木,由竹木变为金属制品。
唐代“护照” 即唐代“牒文”相当于现代的护照。
古代的公文称为“牒”。唐代继承汉晋以来的传统,规定凡外出旅行经过关隘、渡口等必须出示官府颁发的通行证,称为“过所”,即“允许通过本所”的意思。在申请“过所”前,还须由申请人备具牒文,一般需说明申请人姓名、年龄、携带物品名称及数量,同时说明活动区域等。宁波大学教授刘恒武打了个比方,做进一步解释,“批文”就相当于现代的签证,而“牒文”则相当于现代的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