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很多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意,要么看不懂题目的意思,要么误解了题目的意思。有些孩子是因为识字量太少,还有的孩子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不够。
所以,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读题,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审题,要把孩子不认识的且题目经常出现的字记录下来,帮助孩子反复熟悉这些字。
2、培养孩子的自检自查习惯。为了降低孩子做题粗心大意行为的发生几率,家长要从孩子上一年级起就引导其养成自查的习惯,也就是说,孩子必须自己检查已做题目的准确率。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有效地发现错误,家长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进行自查,尤其要提醒孩子先审题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做才能避免审题不清导致的错误。
3、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暗示。告诉孩子,马虎是坏毛病,但并不可怕,只要有决心改,按大人说的去做,一定能改掉。让孩子学会当自己每犯一次马虎的错误时,就把马虎的原因用笔记下来,平时多看几遍,或是警告自己,并在心里默念:“别人都不马虎,为什么我马虎呢?一个马虎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4、引导孩子加强基础练习。其次我们认为的粗心可能是指明明会但是却做错了的现象。明明会,一般是在老师和家长指出后,孩子恍然大悟。但这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还是代表着孩子对这个知识点的不熟练。对此我们要加强练习,让这种练习内化为一种本能的动作,那么他在做题时就不会出现粗心的这种情况。
5、让孩子认识到粗心的后果。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马虎导致的不良后果,通过孩子能理解的小故事,让孩子也能理解马虎闹出的笑话和生活中的不便。最终让孩子知道,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
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粗心是一种错误的学习态度,并帮助他们认识到粗心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其次,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粗心的问题。例如,在孩子完成作业后,要求他们自己检查一遍,并指出错误的地方;或者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监督,提醒他们要注意细节和认真审题。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例如,在孩子玩游戏或看电视时,可以要求他们全神贯注地去做这些事情,不要分心去做其他事情;或者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阅读、拼图等。
最后,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当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或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家长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粗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