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十六个朝代的兴衰,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它由735个洞窟组成,内部雕刻着数以千计的佛像、壁画和石刻,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
莫高窟的壁画是其最为著名的特色之一。这些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事件、宫廷生活等各种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7窟的《释迦牟尼涅槃图》和第96窟的《千佛洞》。
此外,莫高窟还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和石刻。这些佛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石刻则包括经文、碑文等,记录了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莫高窟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中亚、印度和中国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敦煌艺术风格。它不仅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和历史的重要资源。
如今,莫高窟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游客只能参观一部分洞窟,而且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不触摸壁画、不使用闪光灯等。
总的来说,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以其丰富多样的壁画、佛像和石刻而闻名于世。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莫高窟的介绍及讲解:
莫高窟源于一场幻境,据传前秦的乐樽和尚经过此地,突然望见东面的三危山上金光万丈,“状有千佛”,于是便开凿了第一个窟。接着是宕泉河、榆林河、党河、古疏勒河畔的莫高窟、榆林窟、东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敦煌石窟群便由此诞生。
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中原正值大动乱和分裂时期。佛教东传路上中华文明桥头堡的敦煌,因偏居一隅而迎来了繁荣,从南亚、西域流传来的菩萨形象留在了石窟中。
7世纪大唐帝国强盛,国力远达葱岭以西。敦煌迎来了一批批戍边者、商人、使团、诗人、手工艺者…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险途需要佛陀的护佑,更多的石窟被开凿,“龛龛而每燃银灯,光明彻于空界;窟窟而每焚宝馥,香气遍于天衢”。
安史之乱后大唐西域被“凿空”,敦煌落入吐蕃手中。好在吐蕃和之后的归义军、沙州回鹘、西夏、元等政权或是崇信佛教,或是比较包容。之后,莫高窟虽仍有新的开窟造像,但衰颓之势已不可避免。
明朝收缩至嘉峪关,瓜、沙二州被彻底废弃。不过两个世纪的黄沙掩埋也许是一种幸运,没有人力破坏等干扰,干燥的环境中,佛国世界在此沉寂,只待新生。只可惜重回中国版图之时,佛教信仰的高潮已然落幕,国运的衰落更让莫高窟承受了不应有的破坏和损失。
劫难和涅槃
被左宗棠击溃后西逃的白彦虎回族武装、俄国十月革命后流亡至此的白俄军、驻扎此处的“青马”军阀部队,都对莫高窟造成了粗暴的破坏。
光绪年间,藏经洞和洞内5万余卷敦煌遗书的意外发现,上万件敦煌遗书被贩卖给法、日、俄、美等国的探险者,其中既有尽数挑走遗书精品、并让敦煌学蜚声海外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也有来晚了没有遗书可抢、从而用胶水撕走不少壁画的美国人华尔纳。
中国人的重视姗姗来迟。青年留学生在异国看见祖国的至宝,震惊之余投身敦煌研究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保护和开发更进一步,如今,中国收录的敦煌造书约占世界敦煌遗书总量的三分之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希望我们喊出这个口号的底气会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