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字起源于古代甲骨文,当时它的形状像一只手拿着一把刀,表示“割”,后来又加上上面的“立”字,表示“站起来割”,意思是割麦子。
到了篆书时期,“起”的形状变得更加简洁,只剩下了一个“立”字,表示“站立、挺拔”,后来传到了隶书和楷书,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在现代汉字中,“起”字的意义更加广泛,除了表示“站起来”外,还可以表示“开始、兴起、引起”等意思。
“起”是形声兼会意字。小篆从走,巳声,巳兼表起始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起”。
《说文·走部》:“起,能立也。从走,巳声。”(起,能(举足)起立。从走,巳声。)
“起”的本义为由躺到坐,或由坐到站立。如“鸡鸣而起”。泛指起来、上升。如“风起云涌”。又引申指发生、产生。如“祸起萧墙”。
还引申指兴建、设置。如“另起炉灶”。也指兴起、发动。如“起义”。
用作量词,指件、宗。如“一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