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入水跳水的动作要领

游泳入水跳水的动作要领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6-07 08:08:10

游泳入水跳水的动作要领

出发台上的出发技术从传统的摆臂式出发发展到鱼雷式出发、蹲踞式出发、洞式出发(一点入水出发),从这些发展中都为运动员创造新的成绩带来新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运动水平。最近几年来也有人采用田径运动中两脚前后分立的起跑出发姿势和在水中出发借助于出发台的出发技术,但仍在探索和实验中,尚未在竞赛中应用。

出发起跳可以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冲力和加速度。起跳后,身体在空中要尽量伸展开。伸展愈大愈好,因为一旦入水,身体就会受到水的阻力,而影响其起跳的作用。

运动员出发起跳后在空中时,身体要彻底伸展,头置于两臂之间,手指先入水,身体与水面有稍微的倾斜度。以便入水后基本上做平行滑行。

1、摆臂式出发技术

2、抓台式出发技术

3、洞式出发技术(一点出发入水)

洞式出发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即是由一点入水,可以降低运动员入水时所形成的水面阻力。此种出发技术对蛙泳、蝶泳是很适合的。

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起跳腾空后臀部较高。有利于为一点入水创造条件。采用这种出发跳水可以用抓台出发的准备动作,也可采用一般传统的站立姿势。

在当今竞技游泳比赛中,最常见的出发技术有“蹲踞式”和“抓台式”两种。对两种出发技术做了一次生物力学测试,受试者是8名14?D18岁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女运动员,其中2名达国际级水平,所有受试者均熟练掌握这两种出发技术。测试自她们从出发台出发起,至5米标志线处止。每名受试者各做3次“蹲踞式”和3次“抓台式”出发动作,用2架数字式摄像机,在受试者侧面(90度)同步摄录其出发动作;记取每名受试者每次抵达5米标志线处的时间;摄录自发出出发信号起至受试者蹬离出发台,每0.02秒的动作图像。

从测试结果计算出相关数据及其平均值。做“抓台式”出发动作时,受试者出发前的身体重心离出发台前缘(1.20m)较“蹲踞式”(1.29m)近9厘米(p≤0.05),而做“蹲踞式”时,受试者出发前的身体重心(1.15m)较“抓台式”(1.17m)低2厘米(p≤0.05)。“抓台式”出发,受试者出发前的留台时间即指自起始时起至脚趾蹬离出发台时止的时间,也是指自起始时起至入水时的时间较“蹲踞式”稍短;受试者以“蹲踞式”出发,抵达5米标志线的时间(1.40s)较“抓台式”(1.45s)短,有显著性差异。

  受试者以“蹲踞式”出发,蹬离时对出发台有一个较大的力,这是因为“蹲踞式”出发是单腿起跳,而“抓台式”出发是双腿起跳的缘故。分别用双腿起跳和起跳腿单腿起跳作“纵跳”,测试各自的高度,以算出双腿起跳的“亏损值”。据理论测算原以为,单腿起跳的高度要低于双腿起跳的高度,要低于其42.9%。而事实上,双跳时两腿作用力(双脚起跳)的最大值低于两个单脚起跳腿部肌肉用力总和。因此,“蹲踞式”出发要较“抓台式”出发更优越些。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