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为定义的。
先定义了电子带负电荷,原子一旦失去电子就会吸引电子过来,正负相吸,于是就定义了原子核带正电。而核子数量又不能与电子数量相等(除了氢原子),于是就定义了其中一些核子不带电荷,于是就有了质子中子之分。引入电荷假设概念可以很好地描述解释电现象,符合科学。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当然除了氢,它本身就是一个质子。但是考虑到质子带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荷,肯定有某种额外的力,一种比电磁力更强的力来把原子核固定在一起。否则,任何由一个以上质子(除了氢以外的任何原子)组成的原子都会因为电磁力的斥力把自己的原子核推开。
事实上,这种被命名为“强力”的力甚至需要把单个的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因为质子和中子本身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更小的带电粒子夸克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