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耐庵先生所著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发迹是在宋徽宗登基之后,此时苏轼已逝世,所以从时间上说高俅无法对苏轼下手。
此外,因为高俅曾经在苏轼府上做过帮闲,所以高俅发迹之后对苏轼的子孙有过很多资助,从这方面来说,高俅算得上是知恩图报。
这个问题挺有趣,但太low了。
苏轼作为北宋大文豪。其受欢迎程度不比今天任何一位国际巨星逊色。苏轼死后,后来被称为六贼之一的宦官梁师成,到处宣传自己是苏轼与婢女的私生子,可以想象苏轼的影响力。
高俅虽然声名很臭,但对苏家一直礼敬有加。据说即使当了太尉,苏家普通的人去开封,高俅都能舍下脸面跪迎。即使苏家后来在徽宗朝被打击,高俅仍能一如既往。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贪官,奸官更为丰富,立体化的一面。也正是如此,苏家明知高俅坏的一面,却并没有划清界线,交往如常。
这也是后世做学问的人,有一部分同情,或为高俅说上一两句好话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