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流放东北的历史名人

明朝流放东北的历史名人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5-05 23:43:47

明朝流放东北的历史名人

明朝内阁首辅陈循,最后被流放东北铁岭。

陈循字德遵,号芳洲,永乐十三年状元,他是明朝迁都北京后的首位科举状元,也是江西泰和历史上首位科举状元。杨荣的推荐下,他于正统九年进入内阁,参与机务,是“三杨”选定的“接班人”之一,目的是为了阻击王振专权擅政。可惜的是,尽管“三杨”选定的接班人中,曹鼐、陈循都是状元及第,但还是没有阻挡王振的崛起。

王振专权擅政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在这次影响明朝国运的战争中,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内阁首辅曹鼐被杀。为防止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说暂立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钰登基后,升陈循为内阁首辅。

在随后的“北京保卫战”中,同样临时受命的兵部尚书于谦出尽了风头,一举成长为民族英雄式的人物,史书留名,为后人所敬仰,而陈循作为首辅却完全没有存在感,然而事实上,陈循在这次战斗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他与于谦意见一致,都是力主坚守北京城,而且就当时的地位来说,陈循说话的分量应该比于谦要重一点的,毕竟他是内阁首辅,而于谦只是一个代兵部尚书。

另一方面,在战场之外,陈循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让宣府、辽东总兵杨洪、曹义率军前来夹击蒙古也先,发出对也先的悬赏令,伪造喜宁与太监兴安书信来离间蒙古等计谋,都是出自陈循,或者陈循有参与。

“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虽然于谦兵部尚书,而陈循是内阁首辅,但是朱祁钰还是更相信于谦一点,根据《明史·于谦传》记载,“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皇帝想要去采购点野菜、鱼干,于谦说不好,朱祁钰就放弃了;大臣想要接回朱祁镇,屡次进谏都不被接受,于谦当面劝了几句,然后就同意了,而作为内阁首辅的陈循,全然无存在感。

唯一存在感比较强的一件事当属更立太子,朱祁钰想废掉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想到了一个官场通用的做法——贿赂。根据《明史·于谦传》记载,他分两次贿赂陈循,一次白银一百两,另一次黄金五十两,这个数目如果放到严嵩那里,估计都进不了家门。

“夺门之变”发生后,朱祁镇以王文、于谦有迎立外藩之意处死他们,而陈循也以知情与谋被杖刑一百,并流放至今天的辽宁铁岭。五年后,朱祁镇醒悟过来,诛杀了徐有贞、石亨等人,陈循也得以平反昭雪,但是也只是让他从被贬之地返回老家,做一个平民。返乡不到半年,他就因病去世。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