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跑去和情敌决斗,然后被打死了。
1828年,普希金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娜塔莉娅,当时娜塔莉娅只有16岁,但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大美女。普希金一见钟情。
1830年,普希金向娜塔莉娅求婚成功,如愿娶到了这位俄罗斯第一美女,可普希金与娜塔莉娅其实并不幸福。
普希金是个文艺青年,每天研究的就是文学艺术、诗歌创作。
娜塔莉娅喜欢的却是灯红酒绿的上流生活,迎来送往,珠光宝气,和贵族们在一起纵乐,普希金的诗只能让她厌倦。
这两个人三观、理想、追求有着天壤之别。
1834年,命运的齿轮终于发生了转折,影响普希金一生的人——他的情敌乔治·查理·丹特士出现了。
丹特士是法国贵族,因为波旁王朝被推翻后逃到了俄国。
他风流倜傥,相貌堂堂,是个撩妹高手,在圣彼得堡的上流社会中非常受贵族女性们欢迎。他对普希金的妻子展开追求,变本加厉的纠缠弄的满城风雨。
妻子的流言,沙皇的政治逼害,创作激情的退减,以及生活的重压,普希金不想再忍受这一切,决定和丹特士决斗。
当时正规的决斗,是两个当事人之间,按照对等的协议和条件,使用致命的武器进行一对一格斗。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要商定上阵的时间,地点,武器的型号,种类。
普希金非常喜欢决斗,他的一生中经历的决斗大约有30次。当然,其中有一部分由于双方和解而取消。这次没有人能阻拦他。
他毕竟只是一个职业文人,遇上丹特士这种军人出身的家伙,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俄历27日下午4时,普希金在一家甜食店里喝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杯咖啡,然后在朋友丹扎斯的陪同下,走出店门,乘上雪橇来到小黑河畔。这一天,天空布满了阴霾,俄国吹着凛冽的寒风。
丹特士先开枪,子弹穿透普希金腹部,普希金应声倒在地,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外套和地上的积雪。据后来医生估测,普希金中弹之后,失血量共计达2000毫升。普希金在痛苦煎熬的两天之后2月10日(俄历1月29日)死亡。
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在死前,他还在嘱咐妻子,一定要改嫁一个正派的人。
后人评价娜塔莉娅是个庸俗的女人,害死普希金的凶手。其实这段感情,从开始就是南辕北辙,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这场决斗之后,普希金死了,丹特士疯了。
不知后来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时有没有想到普斯金。
在小说《战争与和平》里反而是知识分子皮埃尔阴差阳错击中了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情敌。
但老婆的心从始至终都不在他身上,所谓的决斗只是冒着生命危险给自己找回点面子。放在今天来看显得无比愚蠢,甚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选择都是聪明人所不屑的。
但在非常感性的状态下我会欣赏这种愚蠢。
因为我知道大部分人可能不会这么勇敢,这么奋不顾身的为尊严、为荣誉,为一切我们觉得理想的,理所当然的,不容侵犯的事物去战斗。
这种事往往只有诗人这种文艺青年才会去做。
参考资料:
1.俄罗斯国家军事历史档案馆(РГВИА)档案:《御览军事司法案件报告1837年2月到4月》2.宋志芹:《关于普希金死因的几点思考》,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年3.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1863-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