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实词和虚词,以及重点句子。以下是一些例子:
实词:
- 屈原:本名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文学家。
- 楚怀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
-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屈原的作品最为著名。
虚词:
- 兮:表示停顿或感叹,常出现在《楚辞》中。
- 之:代词,指代某个人或事物。
- 而:连词,表示并列、转折或因果关系。
重点句子:
- “悲歌慷慨,志士激昂。”:表达了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决心。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屈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描写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以上只是《屈原列传》中的一部分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该作品还包含了许多其他的文学元素和思想内涵。
1.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受)
(2)人穷则反本(“反”同“返”,返回)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同“浊”,污浊)
(5)靡不毕见(“见”同“现”,显现)
(6)屈平既绌(“绌”同“黜”,被罢免官职)
(7)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
(8)亡走赵,赵不内(“内”同“纳”,接纳)
(9)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10)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披散)
(11)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
2.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句中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说假话。今义:无理狡辩。)
(3)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古义:脸色,面容;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形容:古义:外貌,模样;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3.一词多义
(1)志
博闻强志(动词,记)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志向)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2)疏
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分条陈述)
(3)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动词,损害)
(4)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撰写)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接连不断)
(5)举
举类迩而见义远(动词,列举)
举贤以自佐(动词,提拔,推举)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副词,皆,全)
(6)诚
楚诚能绝齐(连词,如果,果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副词,确实,的确)
4.词类活用
(1)名词做状语
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向上,向下,中间,都表示历史的纵向)
②蝉蜕于浊秽(像蝉那样)
(2)名词用作动词
①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指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这里作“染黑”讲)
②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奉为祖,继承)
(3)意动用法
①惠王患之(以......为患)
②同死生,轻去就(同,以......为相同,同等看待;轻,以......为轻,轻视,不看重)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者……也”,表判断)
“离骚”者,犹离忧也(“……者……也”,表判断)
此不知人之祸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遂绝齐[省略介词,遂绝(于)齐]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省略主语,(怀王)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3)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表被动)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表被动)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是以见放(“见”表被动)
不凝滞于物(“于”表被动)
(4)倒装句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应为“于治乱明,于辞令娴”)
大破楚师于丹、淅(状语后置,应为“于丹、淅大破楚师”)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状语后置,应为“而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