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在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海上远航活动,他第一次出使西洋是1405年,最后一次是1433年,再此过程中他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外交、军事、贸易都作出很大贡献。”
1405
年
7
月
11
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
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
30
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
中国同东南亚、
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
一直到
1433
年
(明宣德
8
年)
,
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民间
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剌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
历史上的郑和是一个太监。郑和在11岁时就被朱元璋军队阉割,到14岁的时候才跟着朱棣。郑和在朱棣称帝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朱棣因此给郑和赐姓,郑和也因此将名字由马和改为郑和。郑和在朱棣身边一路平步青云坐到了正四品官员内官监太监的位置。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
郑和下西洋: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海上远航事件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