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社会的由来
如果说“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体系始于秦统一”,就比较对了。
按卡尔·马克思词条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观,“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统治者(地主阶级)以占有土地的方式剥削农民的劳动,农民依附于地主阶级所拥有的土地,但农民本身,是具有人格的,理论上属于“自由民”。也就是说,马克思式的“封建社会”,故有的奴隶和奴隶主阶级,都已经消亡了。
这个观念是马克思根据欧洲历史研究得出的。而欧洲的历史,跟我们的历史,很多不同。
“封建”这个词汇本身,是我们中国的词汇,对应翻译了马克思著作中的某个词汇而已,其文字性的含义,两下是有分歧的。
我们中文的“封建”,是个“组合词”,“封而建”的意思,最晚始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中后期),政治化的体现,可以描述为“基于父系血缘的宗法制的分封体系构成的国家联盟”。所“分封”的,是土地,而不是奴隶。“宗法制”下,奴隶阶层,并没完全消亡,而长期存在。直到近代的清王朝后期,还有“奴籍”,但“奴籍”的人,并构不成“阶级”。
封建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做为食邑的制度;在此一制度下,诸侯、领主或大地主能强行索取土地收入,并且能在其领地上行使政府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