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合作意识的表现(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如何)

中班合作意识的表现(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如何)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2-07 00:22:07

中班合作意识的表现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在前运算阶段2至7岁时,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不能站在同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就给孩子们之间的合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合作的条件,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习惯。

幼儿园里的教育是课堂教育与游戏并重的教育方式,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因此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合作能力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般而言,游戏都是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通过遵循游戏规则与相互协作,逐渐形成有效的合作意识,学会从同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在游戏中为同伴创作有利的条件,这是游戏培养合作意识的优势,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课堂教育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相对来说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更多地侧重于游戏教育,课堂教育中让孩子们合作的机会不多,教师也往往侧重于教育而忽略对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实际上课堂教育能够对孩子提升合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课堂教育相对于游戏而言更加正式,对孩子的约束与教育能力更强,更加方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会孩子朋友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在《五只手指》的故事中,每根手指都各有千秋,各自争吵,孩子可以通过五指的争吵发现,单根的手指即使再长,再粗,再好看,也无法凭借自身完成手的任务。而手指之间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实现手的功能。孩子在教师的故事讲解过程中,可以发现合作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孩子还可以自觉地将合作的意识运用到游戏中去,从而更加深刻的感悟合作,发现合作的意义,并且逐步增强合作能力。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利用家园共育的形式是家长和教师培养幼儿合作共同的目标。

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都不是简单的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配合与引导,教师不能将全部的教育推到家长的身上,同样家长也不能将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教师。这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整个生活环境同时也应该是教育环境。教育理念与手段都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

比如教师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让孩子在家中的生活也有合作的意识,比如父母炒菜的时候,孩子可以帮忙拿碗碟,或者父母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让孩子给洗抹布等等,通過这些与家长的互动与合作,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这对孩子来说,既实践了合作的意识,又产生了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是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