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故事哲理(差不多先生故事全文)

差不多先生故事哲理(差不多先生故事全文)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12-03 03:17:05

差不多先生故事哲理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你一定见过他,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1

常把“差不多”挂在嘴边的人,那是因为还没有切实体会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差别。

在中国建设报中,叶京生先生在谈到“中国制造”时,严肃地指出“差不多”的处世哲学成为了高端制造业的天敌。

以他在业界20多年的经验来说,他发现,我们虽然引进了很多先进的设备、生产线和产品,甚至采用相同的材料、加工设备和图纸,制造出来的质量和可靠性却仍然大打折扣。为什么?

他深入工厂调查,得出的结论与人的经验不够无关,而在于人的态度不对,理念落后。

因为,中国人心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情节:遇事差不多就行,凡事不能太认真,不然就会得罪人。这让很多人变得“圆滑”,不敢说真话,不愿认真做事,遇事不是去找方法解决,而是去找办法推脱。

让叶京先担忧的正是国人的“差不多”心态。如果处在制造业一线的国人不抛弃这种理念和态度,“中国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会越拉越大,“中国制造”甚至将永无翻身之日!

在必须精益求精的事情上,如果马虎,追求“差不多”,那就是致命的错误。

2

早在一百年前左右,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就写过一篇寓言《差不多先生传》,以讽刺那些懒散不认真的国民,认为这是民族的劣根性,必然会影响国人素质的提高。

那胡适笔下“差不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有一个经典的口头禅,就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不必太精明。而且这也是他到死都信奉的真理。

在他眼里,一切仿佛都可以说是差不多的。

红糖和白糖是差不多的,以至于买错被妈妈骂;

陕西和山西是差不多的,以至于被老师惩罚;

千字只比十字多了一小撇,也是差不多的,以至于被掌柜责罚;

认为火车八点三十分开同三十二分开,也是差不多的,以至于没赶上火车还觉得纳闷;

得了急病,家人匆忙间只请到了牛医王大夫,也是差不多的,以至于一命呜呼。临死前也不忘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

差不多先生,一生都活在得过且过中,也因为自己的“差不多”信条而命丧黄泉。

3

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差不多”先生,他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你一定见过他。

他是我们隔壁村的田二。

在地里田间除草,除到一半,就说差不多了,收工回家。年底收成的时候,眼馋的看着人家硕果满满,自己却半框不到。只怪自家的地没人家的肥沃。

他也是我们曾经的同学。

大学时,每次考试就希求60分万岁,能过就行。还嘲笑人家考多了,说你考了85还不是跟我60差不多。等到党员、奖学金啥的需要成绩的时候,才斜着眼睛说,反正我又评不上。

他还是我们曾经的同事。

开会时,迟到了几分钟,被领导臭骂一顿。私下委屈的反驳道:晚来几分钟,也差不多啊,反正又还没开始讲正式的内容。

他又或许是我们自己。嘴里常念叨着“差不多”。

可扪心自问一下,你买东西,多给了人家10块,你会觉得差不多吗?

4

差不多先生,这世上真的不缺,稀缺的是做事细致认真的那股较劲。

我们不追求十全十美,因为世上本就没人能做到。可我们应当追求“不差”,这是一种生活态度:要么不做,做,就要踏实的做好,而不是“差不多”就得了。

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要把差不多先生和他的子孙后代扼杀在惰性的摇篮里,凡事要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依据准确的数据、确凿的实事进行工作。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