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习俗包括取新火,改火之来源。取新火的风俗源于中原地区春天天干物燥,春雷和火种容易发生火灾,因此会熄火,然后在寒食节结束之后再钻燧取火,寓意新生活新起点。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时代,最初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这一天有禁烟火的习俗,只能吃冷食。
寒食节取亲火习俗源于古代的传说。
据传说,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因被诬陷而流放,最终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打捞他的遗体,但没有找到,于是就在江边点燃篝火,希望让屈原的魂灵能够看到他们的诚心。后来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了取薪火的寒食节习俗。
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扫墓、烧纸钱等活动。取薪火也是寒食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之一,人们相信通过取回家中的薪柴,就能够避免家中发生意外灾难,也能够辟邪消灾,保佑平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查阅寒食节的相关书籍或咨询历法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