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厘”,普通话读音为lí。“厘”的基本含义为小数名,百分之一,如厘米;引申含义为单位名;治理,整理,如厘正、厘革。
在日常使用中,“厘”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家福,幸福,如恭祝新厘。
“厘”,初见于金文时代,甲骨文的字形像手持杖打麦脱粒的样子,表示有收获即“有福”。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厘”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厘lí
详细释义
〈形〉
(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幸福)
同本义
祠官祝釐。——《汉书·文帝纪》。如淳注:“福也。”
上方受釐坐宣室。——《汉书·贾谊传》
逆釐三神者。——扬雄《甘泉赋》。服虔注:“福也。”
又如:恭祝新厘
极小,极少量。如:分厘不差
〈动〉
治理;处理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釐降二女于妫汭。——《史记·作信饬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