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要反省自己三次,以检讨自己的言行。而在牛的典故中,孔子曾经使用牛来比喻人的修养和德行。他说,只有真正的贤人才能领悟牛在山河间自由自在地游荡,而不是被枷锁拴着的样子。
他鼓励人们要像牛一样追求真实的自由和卓越的修养,而不是放纵自己的欲望和追逐虚荣的成功。这个典故启示人们,要不断反省自己,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卓越的品德。
一是“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孔子在世时,鲁国有一个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而且把他们赎回来,让他们回复自由,鲁国就会补偿赎人者,并且给赎人者一定的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次就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但拒绝了鲁国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对子贡说,你必须接受补偿和奖励,否则以后就没有人再去赎奴隶了。这个故事表明了孔子对于道德行为的看法,他认为接受奖励是维护道德行为的必要之举。
另一个典故是孔子与得意门生卧牛车传播儒学。孔子与得意门生卧牛车传播儒学,论说政治主张,一路信念坚定,然而又一路困顿劳苦。老牛载孔学诸人远行他国,任重笃行,一路忠诚担当,然而又一路艰难跋涉,有了浓厚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这个典故描绘了孔子及其弟子们传播儒学的艰辛历程,也体现了孔子对于教育的执着和坚守。
总之,孔子与牛的典故体现了孔子对于道德行为和教育事业的看法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孔子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