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有什么精妙之处(甲骨文影响深远体现在哪里)

甲骨文有什么精妙之处(甲骨文影响深远体现在哪里)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12-05 07:47:15

甲骨文有什么精妙之处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我以为,学习与欣赏甲骨文书法,应着眼三点:

  一是契之精而字之美。对于甲骨文书法,1937年郭沫若在其《殷契粹编》的自序中做了精辟的阐述:“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我认为甲骨文书法有五美或五个特征:其一,雄伟壮丽,镌刻刚劲。主要指自盘庚至武丁时期,历经二世四王,至武丁盛世,把甲骨文书法艺术带向繁荣鼎盛。其书风雄伟壮丽,镌刻有力,单刀侧锋,笔势婉转,曲直相错,起笔多圆,收笔多尖,富有变化。其二,谨饬守法,严整一致。主要指自祖庚至祖甲时期,国泰民安,庶政精简。书风谨饬守法,严整一致,行款整齐,字画平行对称,充分显现甲骨文作者娴熟的契刻功底。其三,横斜率直,随意所适。主要指自廪辛至康丁时期,干戈动荡,连年混乱,带来了书度自由化。其书风自由开放,灵活变动,横斜率直,圆曲弯卷,随意所适。其四,镌刻粗犷,如铲如凿。主要指自武丁至文丁时期,武丁好武喜猎,书风劲峭挺拔,浑厚雄健,行款奔放,镌刻粗犷,如铲如凿,刚劲有力,气势逼人。其五,工整谨慎,端庄威严。主要指自帝乙至帝辛时期,由于外患内叛加剧,对内苛政严刑。其书风尤见工整,谨慎,端庄,威严,然而恭而不浮,契意甚浓。

  二是契之爽而形之妙。通过刀法看笔法,这些字由于用尖锐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其用刀用笔爽利劲拔,如鬼斧神刀,故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挺拔遒劲,体现了先民运刀如笔的艺术技巧。

  刘鹗先生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编印《铁云藏龟》,首倡甲骨文书法。故甲骨文书法基本的特有的艺术特色是“刀笔味”,核心是爽利,失去刀笔味就失去了甲骨文的“神韵”。从“刀刻”上看,甲骨文线条刚劲有力,有直线、曲线;有单刀,或者双刀。呈端尖中粗之状,点画起止方圆结合,直画中略有曲意,字形为长方,以对称、横竖、斜角线居多,妙趣横生,美不可言。从“笔书”的墨迹上看,线条自然流畅,写得非常爽利,曲张富有弹性,生动活泼。殷商的考古,至今还未发现毛笔,但我们通过这些墨迹可以领略到书写者的动作和运笔节奏,推知当时已经有了毛笔之类的书写工具。

  甲骨文充分展示了古汉字象形文字“以形表意”的特性。按照《说文解字》许慎说法:“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出”。可见象形字是先民思维概念的“外化”产品,是一种“以形表意”和“依类象形”文字。如卜辞中山、水、火、鹿、马、虎、象等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艺术体验。

  三是契之文而法之天。文当然是辞章,法即章法布局,天即自然天成。甲骨文书法的构篇,基本依据书写材料的形状结构确定,故多随形就势。整体给人的感受是随意、错落、稚拙、有力,仿佛把先人草创文明时那种拙而有力的精神都融入字里行间,尽管它还没有后代书法那样的优美、圆熟、俊逸、对称,但其中蕴含着先民追求大自然的稚拙之美与探索精神,这是后来任何成熟的书法都不可能替代的。

  甲骨文书法,一般是先“笔书”后“刀刻”,也有刻好后填朱,个别有朱、墨所写。我们要归纳甲骨文书法章法,总的情况是:形式不规则,整版排列无序。但基本形式是直书,有右行,也有左行。自上而下书写,自右而左排列。殷商人立下的这个章法规矩,至今已延续了三千多年。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