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bá)是古代书信或书籍末尾的序言,也叫“跋文”。跋文一般由读者或作者写在自己阅读或撰写的书籍末尾,表达其对这本书的看法、赞认或批评,有时也注明了跋文作者的姓名、职位与时间等信息。
跋文通常含有对书籍价值、思想内涵和文学风格的评价,是审美、文化、人生观、意识形态等内容的典型体现。丰富多彩的跋文是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各大书籍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
“跋”一般指在书、画、碑、绘、勘等文物作品中所附的短文,用来概述、注释、评析、评价或悼念等。
它往往放在前言后面,是解释作者名字、时间、画意或者出处等的。跋的语言方面更追求雕琢、凝炼、深入而不追求语言表述的通俗易懂。
跋的文学价值很高,它不但能够补充文物内容的缺陷,使人们了解文物内在背景,而且能够把文化交流和相互启迪的思想传达出去。跋是一个对文物作品评价和传承的精神载体,因而能够为文化传承提供重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