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脚自然分开半尺左右的距离,也可以前后适当分开,两条腿要站得直和稳。
2、身体的重心稍向前倾,胸部要自然挺起来,肩稍向后拉的感觉,后腰、后背、脖子、小腹是积极而有力的,小腹有力地托住沉下来的气息,头部端正,两手臂自然放松下垂。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和源泉,歌唱就是通过改变对气息的调节和控制来进行的,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曾指出:“谁掌握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我国古人也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沉于底,则声贯于顶。”从古至今,凡是从事歌唱艺术成名的艺术家们都很重视歌唱中的气息问题。就目前而言,歌唱呼吸的方法有胸式、腹式和胸腹式三种,运用胸腹式来进行教学已成为广大声乐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因为这种呼吸方法是胸腔展开,横膈肌下降吸气深,双肩不会向上提起,颈、腭、喉放松,身体各器官易于协调一致,使声音建立在稳而坚定的呼吸支持之上,可以自如地获得音色和音量的变化。胸腹式呼吸法的控制能力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正规而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其练习方法可分两种:
1、单一的呼吸练习:采用“闻花香式”的吸气方法,吸气练习的要求是在吸气时嘴要自然张开,用嘴和鼻同时均匀地吸气,感觉象闻花香一样,这种吸气方法吸气深,没有声音和明显的紧张动作,很容易体会和掌握。呼气用吹“蜡烛火焰”的感觉,保持蜡烛不灭且火焰大小不变的方法来训练均匀地呼气,“轻点、轻点,当心把蜡烛吹灭了”。做到有控制的呼吸,锻练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2、在发声练习中练习呼吸气息的运用和发声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气息的运用是否得当必须由声音来检验。对初学者开始要练习慢的长音,这对声音的连贯和气息的控制很有帮助。
我们常常发现在歌唱中声音是三种状态,低音用真声,中音区想用混声又混不好,喉头挤卡,带有生硬刺耳的亮音和空虚的漏气声,到了高音,突然变成苍白无力的假声,低音区声亮,中声区僵硬,高声区空虚,这就是混声未能解决所产生的现象。要解决上述学生发声的问题,只有培养学生用混声歌唱的科学方法。那么,什么是混声呢?混声是指歌唱时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运用所产生的声音。在我国民族唱法中习惯用“真声”(指胸声)、“假声”(指头声)这两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