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只有用玉钢打造的武士刀,才被认为是最正统的,最有价值的作品。
所以“玉钢武士刀”的传奇色彩一直十分浓厚,甚至于一些人觉得,没有玉钢的武士刀,就会失去他应有的坚韧与锐利。
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玉钢的锻造
制作玉钢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赤目铁砂(akome),另一种是真砂铁砂(masa),前者质量较差,后者质量较好,出产率有略微差异。
由于过去日本燃料资源匮乏,他们采用了一种“低温炼钢法”来冶炼玉钢。铁的完全溶解需要摄氏1538℃以上,而他们能使炉火达到的温度,最高只到摄氏1200℃,这就导致还原铁一直处于半固半液状态,许多杂质不能分离,待冷却后又如海绵一般多孔,故又称“海绵铁”。
在海绵铁中精挑细选杂质较少,且含碳量在1.0~1.7%之间的,就被划为玉钢一列(实际好的玉钢不应超过1.5%),这个数据已经很接近现代钢了,例如我们常见的钢锉刀,含碳量就在1.0~1.2%之间。
但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出产率,以及材料人工成本
按照比例来算,大约26.7-33.375吨的矿石和燃料,才能炼出约1吨重的玉钢。
冶炼一次玉钢,通常耗时36-72个小时,且每隔10分钟就要加一次铁砂,并需经常翻转,促进融合。
考虑到后续折叠锻打脱碳过程中还有损耗,这个成本实在大得惊人!
所以综上数据而言,日本刀匠的匠人精神确实可贵,但其玉钢质量对于现在来说,意义真的不大,如果不是钟情于日本精神文化方面上的价值,就不值得你为他疯狂。
那么,武士刀还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工艺?
我认为覆土烧刃工艺,算一条。
据国外刀友圈的统计,因实战性能喜爱上武士刀的人数,排到第一,而因烧刃纹喜爱上武士刀的人数,则排到第二。
边缘纹理为覆土烧刃刃纹
“这隐隐发光的纹路,就像刀上附了灵魂!”
“这隐隐发光的纹路,就像刀上附了灵魂!”
覆土烧刃是一道“看得见的工艺”,它显于边刃,又隐于边刃,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会拥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价值显而易见,更别提还有增强硬度的作用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什么样的武士刀作品更有价值,还是应该由你们自己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