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余生,芳华无限,岁月悠扬》原文:时间过得飞快,它从没有等一等,倏地50多年过去了。
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借着虚拟哲学家的口说:
“我向这房间中至为神圣的书籍发誓:说真话,我只说真话——人生是空的。”
人生真是空的吗?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喟叹。
诗词世界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无奈,总有连舒伯特都无言以对的时候,你想像着会怎样,却未必如此。
人生总有坎坷,人生总有起伏。
在经历之后,你会发现,时光残缺了曾经仰望星空的真纯,所谓的美好,在岁月的河流中早已被洗刷得陌生。那曾经残留在掌心的余温,在物是人非的凄凉中,也随时光的流逝而慢慢地冷却。
诗词世界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中,举了这样一个案例。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了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
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我们人类有时也像猴子。
就拿房子来说,原本想着只要有个安身的住所就行了,但等有了安身之所,却想着要是有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就好了。
但真到了拥有了大一点的房子,以为从此可以享受生活了,却根本停不下来,继续拼死拼活,为的是还要有更大的房子,于是一生都没时间享受。
诗词世界
正因为没多少人懂得“放下”,所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是那么的虚无缥缈!有几个人在短暂的生命中,能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冯唐易老,韶华易逝。年过半百,在生发“人生是空的”喟叹之前,正是到了生命重启的时候了。只是这“重启”的状态,绝不是“老而弥坚”的“挥斥方遒”,更不是“老当益壮”的“舍我其谁”,而应该是“老骥伏枥”的“悠然自得”。
诗词世界
过去的你未必重要,现在的你更不重要。套用一句话说,“感觉不要太好,其实就是根草”。否则,你的生活便难于放松而纯粹。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像一杯水,无色则纯。
只要心里清澈,世事皆宜,无味则淡;只要心里释然,了然清明,简单疏朗。
到了一定的阶段,必须学会失去与妥协。前半生得到的,后半生都得放下。前半生不甘心的,后半生都得妥协。
能够解决人生所有问题的途径不外乎三个:接受、改变、放开。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放开。
放下了、妥协了,你会发现,人心就会变宽,世界就会变大,未来依旧美好。这美好不是外部环境能够给你的,是一种深入的修为,是一种有意义的长久的快乐感。
诗词世界
三毛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深入修为的过程,是“坚守自我”“救助自我”的过程。
具体而言,即清除内心的杂草,在心头的高原洒一场珍贵的雨,闻彼岸花香,观世态变幻,牵一片闲云,引一抹欣喜,探寻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修养自己的爱好,奉献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余热,以此抵消尘世的喧嚣,从而放心又放松地享受生活。
如此,当生命注入婉约、注入从容,你会体味人生归零、生命重启的幸福:过去的皆为风景,现在的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