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窦娥冤三桩誓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证明窦娥的冤屈作用是使得楚州大旱三年六月飞雪喜庆了,窦娥的冤屈。窦娥冤中的三桩誓言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本不可能发生了六月飞雪等情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得读者认识到窦娥命运的悲剧。
窦娥为什么要发下毒誓?第一桩,“血溅白练”,窦娥想以此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在唱词中,她提到了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来表明自己死得和苌弘一样冤,和望帝一样凄惨。
第二桩,“六月飞雪”。窦娥想通过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以及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六月是炎热的夏季,是不会下雪的,这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但在信奉神灵的古代,人们更喜欢将它与某种事物关联。楚州知府是非不分,地痞流氓横行,是一片污浊之地,窦娥死后也不愿意被楚州的土地掩埋,宁愿用纯洁的飞雪覆盖。同时,窦娥还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嘲讽,自己的冤屈无处申诉,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上苍。
第三桩,“大旱三年”。窦娥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将矛头直接对准残暴昏庸的官府。她希望通过这一誓愿,引起朝廷的重视,从而来楚州调查实情,直接惩戒贪官,自己也有了证明清白的机会。她还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像“东海孝妇”一样,沉冤得雪。窦天章考取功名后,回到楚州,窦娥才洗涮了冤屈。
这三桩誓愿,层层递进,时间上一桩比一桩长;空间上一桩比一桩大,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虽然死去了,但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贞不屈,富于反抗的感人形象,也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悲壮歌曲。
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
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