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思想和论语依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家从中寻找成功学的方法论,哲学家从中学习思辨之美,政治家从中领悟治国之纲要, 而我们普通人更是可以以其为行为之准则。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都必须面对自己内心,面对人情社会这张网,因此孔子思想和论语不但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反而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捧,因为我们需要这种智慧的声音,纯粹的思想去解开内心的结。
最近在读论语,读到的一些妙语同大家分享:
1. 人在时间,有所取,必须有所予;
2.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 德不孤,必有邻;
4. 君子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5. 朝闻道,夕死可矣;
6. 千金置宅,万金买邻;
。。。
还有太多太多,推荐大家都读读。
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每个人的认知会有很大区别,论语是儒家创始人的语录,主要阐述孔子思想、道德以及传承文化。
先说儒家与儒教的区别,儒家文化内涵有很大区别,我们国内一般叫儒家,但是国外虽然也叫儒家,但其实是儒教。儒家和儒教其实有很大不同,儒家一种是信仰,儒教一种是思维方式。
儒家提倡信仰的是一种顺民理念,提倡的是道德标准,君权神授,是人神不分的,所以道德由统治阶级定义,便于统治,历代君主把每个治下人的权力占为己有,造成统治有权,而被统治者无权,民众既然无权,当然不会爱君主、爱国家。这也是儒家在近代衰败的根本原因。
提倡思维的儒教是一种哲学理论,是一种思维及处世方式,一种待人接物道德标准,是人神分治,和世俗化处世哲学没什么不同,这也是文明传承的一种,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的,文化认知是一样的,我们能叫文化国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