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三大名画(东方收藏十大名画)

东方三大名画(东方收藏十大名画)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12-10 16:03:29

东方三大名画

1. 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

是西汉时期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作,1972年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2. 女史箴图

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3. 洛神赋图

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顾恺之 , 洛神赋

《洛神赋图》卷,晋,顾恺之(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是根据三国时期著名才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而创作的故事画。画面描述的是关于曹植在落水河边和水神一见钟情,短暂地温柔相处,最后不得不分开的故事。

画的精妙之处在于卷分别用山、水和空间巧妙自然的将不同的故事情节画面隔开,欣赏起来十分流畅。顾恺之作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他是高古游丝描画法的鼻祖。两位大家的结合可谓是文学之美和绘画之美的巅峰合作,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作为代表着中国绘画最高水平的画作,它的精妙更多地体现在小细节里面。含情脉脉的洛神,造型奇特的各路神仙,随情节进展而改变的华丽服饰,曹植挽留的动作等等。仔细品味下来,真的是妙趣横生。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528cm,高24.8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约莫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后来有人考据,这也许是劝谏图—呈送给皇上,要求引起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图中有好几个冲突情节:抬轿子的队伍和骑马的队伍在桥上互不让道而桥两边塞满了小摊档,人马堵在一起,根本无法通行。同时,防守用的城墙上不见一个士兵。这些都说明了城市管理的混乱和军事安全不被重视。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cm,横1191.5cm。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这张图精妙之处在于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画中的人物虽细小如豆粒,妙在动态鲜明。

以上三张传世名画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中国传统的书画的精妙。这些极具东方特色的画作,希望它们能为你提供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绘画之美。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