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在现阶段,由于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全体人们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所以被称为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1)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2)掌握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生产,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3)是国家依靠经济手段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国有经济是又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要更新观念,不能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为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越多越好。我们应当用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重新认识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
第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从战略上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整体调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数量,更要注重整体布局的优化和实力上质的提高。这种战略调整,还必须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进行。
第三,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国有经济应当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要注重在整体分布上的优化和经济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质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三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发挥,不只是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的作用来实现的,更要通过大力发展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来实现,使国有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差别。
第四,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发展的进退问题。无论是“退”还是“进”,都是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只要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企业数量即使减少一些,比重即使适当调减一些,也不会影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国有经济的“五力”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以下简称“五力”),体现了新时代、新情境下,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使命和新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立足国有经济“五力”的历史演进脉络,准确把握国有经济“五力”的新时代内涵,探索增强“五力”的新路径和新举措。
提升路径:
展望未来,增强国有经济“五力”仍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实现改革目标的新路径和新举措。
第一,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战略性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途径,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以及科技、国防、安全等重要领域集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第二,继续深化“管资本”的国资监管体制。近年来,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架构已基本建立,今后应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两类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运行质量。同时,引导国有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混合所有制改革、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更大力度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效应和杠杆作用,加快形成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互融合、共享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内生活力。企业家精神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针对国有企业负责人在实施改革与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和顾虑,下一阶段应扩大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试点,切实破解身份转换等难题。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有效激发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使其成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要在竞争性领域和具备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序推行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制度,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第四,持续提升国有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尽管我国已有一批国有企业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但跨国指数低、品牌影响弱、大而不强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在逆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亟待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核心在于增强企业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这就要求积极参与全球产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更好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同时,为确保国有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合法性,应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积极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其在国际社会的品牌信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