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子胥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两千多年来对于伍子胥的评价褒贬不一。后世评价有两个极端,一说他是隐忍的君子,认为其“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
孝已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
褒其为千古孝子,为报家仇投吴灭楚。伍子胥隐忍君子的说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之中提出的,原文是“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理解这句话的大意是“伍子胥像兄长一样随着自己的父亲而死是对的,最后他隐忍下来,为自己的父兄报了大仇,成就了自己的不朽之名”。(这个不敢苟同,依古代的道德观既然是孝子就应该为父出头,伍子胥同其兄长伍尚一同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