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腊八节。这一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主要目的是纪念祖先、祈求丰年、祭拜神灵、保佑家庭平安。腊八节有多种庆祝方式,包括吃腊八粥、吃腊八蒜、挂蒜、晾柚子、挂素香等等,不同地区和民族还有着各自的习俗和乐器、歌舞表演。如今,腊八节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传承至今,深受百姓喜爱,也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舞台。
按照中国农历,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腊月初八日又被称为“腊八节”。
“腊”,《说文解字》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活动。
《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
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
”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
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
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
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