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这句话的含义是,奉行道义(道德和正义)的人能赢得民心,获取各方帮助,而丧失道义的人将不得人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以下是三个具体的例子:
1. 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在商汤讨伐夏桀的过程中,夏桀因为失道而没有人帮助他,而商汤因为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
2. 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周武王姬发在讨伐商纣时,商纣王因为失道而没有人帮助他,而姬发因为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
3.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因为失道而没有人帮助他,而陈胜和吴广因为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们。
这三个例子都验证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表明了道义的力量和人心的向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道义支持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帮助,而失去道义支持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以下是从历史和现实生活选取的三个例子: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变革,旨在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政治。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及其盟友积极倡导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国际认可。在多次起义失败后,辛亥革命最终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得道者多助,辛亥革命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实现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包括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国)代表了正义和自由的理念,而轴心国(包括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则代表了侵略和压迫。在战争中,盟军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和民众拥护,而轴心国则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盟军战胜轴心国,验证了得道者多助的道理。
3. 新冠疫情期间的口罩援助: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援助。这些国家中,许多是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援助,如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这些国家在困境中得到了中国的及时支持,体现了得道者多助的道理。
以上三个例子均表明,在历史和现实中,得道者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失道者则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进一步强调了道义和正义的重要性,以及在一个团结、互助的社会中,共同追求正义目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