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姓起源于商代的耿国,位于今山西河津,是商朝的附庸国。周朝建立后灭掉了耿国,后来周王室封王族中人于耿,建立耿国,春秋时它又被晋国灭掉。
耿姓在古代多以高阳(今属河北)为郡望,当代则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主要居住区。
耿姓出自姬姓。周朝建立后,封姬姓于耿(今山西河津东南王村一带),建立耿国,是为姬姓耿国。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耿,原耿国公室后裔逃往他国,以国为姓,是为耿姓。
耿(Gě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以地名为姓。据《姓氏考略》、《史记·殷本纪》及辞源》等所载,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又称耿)邑,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邑,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í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商代末年有耿国(一名耿乡城),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以国为氏。
3、亦出自姬姓,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掉。原耿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疑与“2”说为同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