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愤》中化用自毁长城的典故,是以南朝宋将檀道济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受朝廷猜忌、打击的愤懑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无奈和遗憾。
其中,“塞上长城”一句,直接引用了檀道济的典故。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屡立战功,但后来被朝廷猜忌而杀害。在被捕时,他愤怒地投帻于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这里的“塞上长城”是指檀道济在边疆的战功和威望,表达了诗人自己为国家守卫边疆、捍卫国家的决心和信念。
而在“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中,陆游也使用了典故。这个典故指的是诸葛亮北伐未果而病逝,表达了诗人的抱负未能实现、壮志未酬的痛苦和无奈。
通过这些典故的运用,陆游在《书愤》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时局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恢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塞上长城”,诗人用典明志。典故: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里的“长城”,是用南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檀道济曾自比长城。诗中,陆游说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但是,期望还没有实现,鬓发就已经先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