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明末,泊里红石村的陈辉和塔山店子村的刘玉迁此立村,因村里有一雹泉庙,故名雹泉庙村。
在庙门口处有两棵四人合围的“植物活化石”——银杏树,传说,当年乾隆私访到此,曾亲笔题匾“歇马亭”。
村里除陈、刘两姓居民外,还有张、李、郭、程等少数居民。
经济
雹泉庙村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旧社会因土地贫瘠、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原始,人民生活较为困苦。
解放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土地质量,并兴建扬水站等水利工程,农业生产逐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发展迅速,2001年,该村响应党的号召,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上肉鸡养殖大棚3处,发展特种养殖户4家,筹建美国“红提”葡萄园86亩,并发展了养蚕业。
全村年总收入200万元以上,2004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
为提高村民素质,该村成立了普法夜校,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争创平安村庄,村民互敬互助,村风村貌日新月异,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