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农户边缘户是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的低保标准却达不到低保标准的150%的那类人,但是由于他们享受不到低保对象能够享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并且对于边缘户的救助只是临时性的,是短期的,只是帮助他们度过临时的生活困难,并不像低保一样是长期的,而且边缘户有些地方规定对于边缘家庭的临时救助不能超过两次,还有所能够享受的政策比低保户少很多。
没有补差,得不到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救助,缺乏相关就业指导,所以他们的实际生活比低保户还要困难。这类人群通常被称作一般农户边缘户。
随着该群体被关注度的提升 , 部分城市已经比照低保标准对此群体给出了明确的界定 , 例如 , 江苏省南京市在2005年开始将这个群体界定为: 家庭月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15 倍之内的人员。
北京市没有统一的规定 , 但是各个区县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 制定了符合本地区状况的标准 , 如朝阳区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意见》, 将其定义为该区家庭人均月收入450元以下、330元以上的家庭。
其他各区也开始制定政策和尝试性的开展工作。笔者认为 , 低保边缘群体是指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市低保标准 , 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低收入家庭 , 且因此产生自身生存、发展受阻或者社会融合困难等问题的群体。
之所以在定义中补充由经济收入低产生的问题 , 主要是想排除部分自愿失业的人群 , 突出低保群体个人及家庭的能力弱势。
在经济领域中,边缘户指的是处于贫困边缘,却不是贫困人口的人员。如果将个人经济等级分为富裕、比较富裕、既不富裕也不贫困、贫困,那么边缘户就是处于“既不富裕也不贫困”和“贫困”等级中间的人员。
贫困人员可以享受国家的补助,而边缘户的定位显得比较尴尬,无法获得补助,也没有更高的财富创造能力。边缘户不仅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
不论是在哪种领域,边缘户都是处于临界点或沿边部分的人。如果边缘户努力,可以脱离不利境地;如果边缘户不努力,就会陷入不利境地。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通过“边缘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交产业发展贷款申请、村集体筛选推荐、龙头企业免费提供担保、银行现场调查授信、为产业链下游“边缘户”融资提供支持。
随着国家的重视,在建档立卡时,也给予了边缘户关心,让边缘户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在城市中存在低保边缘户这一人群,收入稍高于低保户,但是它们享受不到低保户待遇,实际上比低保户还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