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最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古籍中常常记载的水稻是“两熟稻”和“再熟稻”,包括再生稻、混作稻、间作稻和连作稻等。水稻的发源地最早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就有稻作遗存,在中游、华南、西南地区等都有证据。
水稻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水稻出现的时候还没有朝代,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浙江余姚河姆渡7000年前的稻作遗址被发现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存,极大的冲击了栽培水稻起源于印度的说法。
而中国在后续又发现了更早的稻作遗址,1988年在湖南澧县的彭头山稻作遗址,距今9100年;1995年发现的湖南道县玉蟾岩稻作遗址,距今12000年等。中国史前稻作遗存据统计有100余处。
在我国古代文献综述,水稻的记载也非常多,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都有,就算公元前27世纪神农时代,也有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首,五谷有“稻、黍、稷、麦、菽”五种。
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水稻的发展,是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
前面说过,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南方比较落后。《禹贡》把南方的土地排在最末等。《汉书·景十三王传》说:长沙是低湿的穷地方。从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来看,华北大平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的地方,江南人口很稀。
豫州(今河南省的一部分)的面积大约只占全国的2%,而人口倒有755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一共设了108个县;豫章郡(今江西全省)面积比豫州大一倍,但是只有35万多人,18个县。
这就极其明显地反映出当时长江以南的经济情况,远不及黄河流域。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是和当地的粮食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尽管稻是南方的主要作物,但是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谷子的总产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