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是掌管朝政的职官
主要有“司徒”(掌治民事)、“司马”(掌治军事)、“司空”(宋改为“司城”,掌管土地及土木建筑)、“司寇”(掌管刑法狱讼);“甸人”(管理籍田)“工正”(掌管百工技艺)、“行人”、“候人”(掌管迎接宾客)、“舌人”(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疆吏”、“关吏”(掌管镇守边界)、“封人”(掌治国中重要地区的官吏)、“虞人”(管理国家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
在治事众官之上有一人总领全国大政,各国名称不同(晋称为“中军元帅”郑称“当国”,齐一度称“相”),泛称为“执政”,相当于后世的相职。“执政”者的爵位一般是正卿或上卿。太宰在西周时地位很高,春秋时除早期的东周王室、晚期的吴国还有一定的地位外,在其他国家都不是要职。“执政”有佐助如右卿士有左卿土襄助,右相有左相襄助,太宰有少宰为助,郑“当国”下有“听政”“少正”人为助。晋国曾建立上中下三军,各军设将佐二人,以卿担任。中军将地位最尊,统率三军,称为元帅,也称为将军。各军将佐下设有军大夫、军尉、军司马、军司空、候庵等官,分掌军中政事、军纪、道路修建、侦察敌情,爵为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