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据推测由彝族首先发现魔芋是可以食用的。
西晋的《蜀都赋》记载:“蒻,草也,其根名蒻,头大者如斗,其肌正白,可以灰汁,煮则凝成。”宋代《开宝本草》中描述其:“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食。”这里的“灰汁”就是草木灰水,类似做拉面用的蓬灰,含有碳酸钾、碳酸钠等碱性物质,现在一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在用这个方法。
用碱水长时间烹煮,既去除了魔芋的毒素,还让它变成凉粉一样的美食,古人征服自然的智慧实在令人叹服。
魔芋大约在汉代进入中原地区,成为僧侣的素食来源, 后来又随着佛教传到日本
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魔芋最早是在古代中国被发现能够作为食物食用的。他们推测,可能是古人在进行植物采集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魔芋,并尝试食用后发现其可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开始将魔芋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食材使用。随着魔芋的推广,人们也开始探索魔芋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使其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