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连珠是一种汉字书写技巧,也称“横排书法”或“横对联”。
这种书写方式通常把一段文字横向分开,每行只写一个字,而且每行字数一般相同。
2. 连珠起源于中国古代书法,尤其是隶书、楷书和行书。
它是一种具有装饰性的书写方式,广泛用于对联、书签、题字等方面。
与直排相比,连珠更加优美、独特,颇有一定艺术价值。
3.在古代,连珠曾经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种阅读方式广泛使用。
考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从一组连珠的文字中找到目标字,以此来测试其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
现在仍有不少爱好者在重新挖掘这种古老而神秘的书写方式,加以发扬光大。
连珠是指连接成串的珠子。比喻连续不断的声音等
详细解释
1、成串的珠子。
【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示例】唐·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
2、比喻接连不断。
【出处】元·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我为甚连珠儿热酒,教他饮了三巡。”《洪秀全演义》第四八回:“数万枪声,连珠发响。”
【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二将方在壁垒之上,指手画脚,忽听连珠炮响,城上遍插郑国旗号。”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五节:“总理衙门接到连珠式的要求,当然严饬毓贤镇压义和团。”
3、体名。起于汉代,班固、贾逵皆有作。其体不指说事情,借譬喻委婉表达其意,文辞华丽,历历如贯珠,故名。后人加以扩充,有演连珠、拟连珠、畅连珠、广连珠等称。参阅《文选·连珠》题注、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4、辑名词。 “三段论”的旧译。
5、丹的别名。见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