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肉寝皮,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ròu qǐn pí,意思是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中文名
食肉寝皮
拼音
shí ròu qǐn pí
注音
ㄕㄧˊ ㄖㄡˋ ㄑㄧㄣˇ ㄆㄧˊ
出处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近义词
挫骨扬灰、不共戴天、视如寇仇
意思是形容仇恨之深。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