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的高温来自两个方面,当然毫无疑问都是来自形成地球的过程或者其中的元素!
1、引力坍缩能
这一点也许不太容易理解,但只要理解能量守恒即可理解地球的引力坍缩能来自哪里,即一片星云在坍缩成地球的过程中,其角动量是守恒的,但地球自转并不足以全部消耗角动量,因此在坍缩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角动量以引力坍缩能的方式在释放出来,坍缩前的星云质量越大,那么最终导致的内核温度也越高,比如:地球直径为:1.27万千米,内核温度约为:6000℃
木星直径为:14万千米,内核温度约为:36000℃
这表示天体的质量越大,内核的温度也会更高,当然这将是未来恒星内核聚变的基础
欧南天文台发现的原始恒星盘周围的行星积盘,同心圆表示行星正在形成!
地球形成之初时正在清理来自轨道上的小行星!这是行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2、放射性衰变
地球内核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放射性衰变,可能有朋友对放射性衰变并不十分了解,但肯定知道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核电池!核电池也称同位素电池,利用的是放射性材料衰变,利用温差发电或者电离气体或者直接收集带电的高能粒子等获得电能!但地球内部并不需要发电,但它产生了地球内核高温的大部分热量!
靠放射性金属核裂变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