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可分为五个部分:1.诚信教育;2.敬畏教育;3.感恩教育;4.责任教育;5.荣辱教育。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 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一、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
肖川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首要的意义在于:对人的尊重,必须落在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的尊重。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大业",所谓"圆满",不管它冠以何种美妙的名字,其正当性都是值得怀疑的。一切以"虚幻的共同体"的名义,对于人作出牺牲的要求都是缺乏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二、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肖川认为,教育过程具有怎样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过程,学生的人格品质也是在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学校生活本身是令人压抑的、枯燥无味的、充满了对人的不信任和不尊重的,那么,即使目标再好,也只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也正因为教育过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着学生的实际发展,优质教育一定建基于师生的善好生活。
三、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次: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也就是学生的学习领域
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题和领域。这些领域和主题包括: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如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火灾和地震演习;意外伤害的救护和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如青春期教育;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自尊、自信与直率性格的培养;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公民的人身权利,文化与社会权利;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生态环境教育;国防与世界和平教育等等。